2025年第25周
过去的一周都在外学习培训,不知怎的,脱离了学生身份后就开始羡慕起学生时代的清闲。周五的午后,趁着提早到达高铁站等待的间隙里偷得浮生半日闲(可能潜意识里我就是故意买了晚些的高铁票,意在来都来了,好歹也要逛逛),到访了坐落在石塘村的瓦尔登书局,四周的墙边悬挂着情书、海街日记、死亡诗社等放映海报,里面的不少书籍也颇合我的胃口(看到很多本看过或是在list里的书目就下次结论的我,也是没救了),当然了,也看到了很多寄来的明信片,临走前我还问了在看书的义工可不可以寄信来。
书屋本体不大,我去的时候没人,只有便条指引,像我这种I人觉得超级自在。义工在对面的咖啡厅,里面有些文创,我去的时候,只看到一位女士带了两娃。无论是书屋、还是咖啡店都不是很大,看到了标识牌还有数字游民基地,本想沿村落里走上一圈,奈何下起了细雨,又听闻可能下暴雨,遂罢。有山有水,还没有被网红的概念完全渗透(可能是因为在县城的乡村又太偏的缘故),简直快乐老家。尽管这里还没有太好的发展,但已经比很多农村要好很多了,生活在这里大抵便是青年的理想乡村乌托邦了罢。
临走时买了本盲盒书,拆开是《幸福之路》,虽然一开始有点抗拒这本,但貌似还不错,图就不放了。价格是书后标价,就当支持一下了,希望我也能找到幸福之路,并走下去。








羞耻的随手拍了两张,在我看来,在这里拍照似乎有点脱离我本意,是一种不尊重
- 无论是常州市区还是溧阳给我的感觉都非常好,道路规整宽阔,感受不到堵车,整个城市的设计规划也很有趣。
溧阳在城市发展中,将自然景观与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合,创造出一种生态与美学和谐共存的交响。其中,“溧阳1号公路”是这一融合理念的典范 。这条全长365公里的公路,不仅仅是交通干线,更是一条串联起98个行政村、312个自然村、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和23个美丽乡村的“大旅游”骨架。它构建了“一路一景、一路一特色”的格局,将交通基础设施本身转化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,极大地推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 。 - 可能是新鲜感,外面的世界看着总是那么美好。
- 要致富先修路,路好看些,宽敞些,走过路过的人心情自然舒畅些。
- 密集的城市会给人一种压迫感,还是自然些好。
- 新旧交替感,一个城市的自然景观与现代化。
- 千禧年的建筑放在当下看,比无聊的千篇一律的住宅好看多了。
- 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、青虾研究中心
- 县城与乡村,乡村乌托邦的前提以及生存模式。
-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,我进入了思考模式,反思、解构、再建构。
- 建筑何以常新?表面、内里、审美、结构。
- 地形的多样化,赋予了人更多想象的空间,基于此,在房屋建筑乃至交通规划、城市设计上也有了更多可能性。
- 当列车的轨道与路面形成夹角的时候,我看到了城市的立体画面。
- 所谓的最美xxx,毫无意义,从某种程度上只是客观的空洞的美,甚至谈不上。
- 连下了几天的雨终于停了,雨后初晴,绿植得到了滋润,葱葱郁郁的,开车在马路中央,林间如画。
- 想种小枫树了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PYExo82vi4
- 相较于村里的瓦尔登书局,天目湖附近的者里一仓就显得很无趣了些。不过好在,下午餐没有踩雷。
一餐

一片灯带
一条马路
爷孙
一草一木
觉得不错的两集播客
看完
- 电影:《某种物质》
在看
- 剧集:《Normal People》4/12
在读
- 《幸福之路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