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第16-17周
-
淡淡的忧郁,对于不确定的秘密即将公开的羞耻。我感受到了恐惧与颤栗,我的额头/颅内的重力开始下压,聚集在眉上,乐观似乎有些难以抬头。我的思维开始减缓,想要做些什么的冲动破土而出。
-
窗外有树,有湖,突然就明白了所谓湖景房的意义。
-
博客,链接的孤岛。让ai为博客添加了友链,改了挺久,丑丑的,不如我的预期。提高分解问题,提问,逻辑的能力。
-
门口的月季似乎一夜之间就开了,仿佛闻到了水蜜桃/桃子的味道。
-
从上海回到老家十年后的姨妈,似乎已经逐渐被家庭、周遭环境所改变,变得苍老、逆来顺受。
-
许是境界还没达到,在小镇待久了,遇到压力就会时不时想逃离,在网路上看、听、说些什么才觉得自己的灵魂没有被束缚在这里,前- 两天去市区,感受到无人关注的时候,似乎才感到一阵的轻松。或许我该规划下一次的城市旅行了。
-
工作调整带来的环境变化,搬家是个大工程,面临一次筛选。令我没想到的是,不到一年时间,也就攒下来那么多物件,我真正的把宿舍当成了家。
-
对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还得熟悉好长一段时间,最近有些无所事事了。
-
临时接到活动通知,对于写一些演讲稿子,是越来越拖延了,我知道是害怕,真到面临的时候就在做出非此即彼的抉择了。
-
deadline效率最高的点在于必须要做出抉择,且不能再瞻前顾后。在非此即彼的情境下,必须要进行信仰般的飞跃。
-
铜色的五角、多边形的五角、紫色的五块、九五之尊,似乎五被赋予了很多独特的意义。
-
好像是福建人(有听见小孩讲阿嬤)新开的沙县小吃,黄焖鸡米饭好像蒸的鸡,有油花,热卤味好吃。
-
两三人、两三卤菜、两三啤酒,有些向往的夏日夜晚。
-
垃圾般的文字,有没有意义呢,或许微乎其微 但至少有那么一点用吧。
-
在工作日里,我似乎越来越没法去沉下心来看一些长文和书。或许只有假期里,才能放下工作去享受一丝生活。
-
「酸浴」(Acid Bath)
-
「人浴」 人群是多么像羊群
生活小技巧
夏天最后一次洗用碱性肥皂洗好,彻底晾干,然后用吸真空的袋子装好,第二年洁白如新。
关于洗衣
在读
System Design Interview - An Insider’s Guide 系统设计面试:内幕指南看了大概10章,后面感觉对目前的我而言有些看不下去了,值得再看。
打造第二大脑
在看
黑镜 第七季
苦尽柑来遇见你
摘:杠铃阅读法
在纳西姆塔勒布的随机性丛书(《随机漫步的傻瓜》《黑天鹅》《反脆弱》《非对称性风险》) 中,都提到了一种阅读方法:杠铃式阅读法。杠铃式阅读法是指阅读时,只阅读时间线的两端。一端是领域内经典的书籍,另一端则是最前沿的研究成果、案例和正在发生的事情。阅读经典,是因为他们经过时间的检验。林迪效应说,一个东西存在时间越久的东西,他的预期寿命就越长。像《论语》这样的经典会永远传承下去,刚刚上架的没什么用的书,大概率被历史淘汰掉。阅读前沿,是因为可以获得相对时间差。
- 主题式浏览:不再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,而是先通过目录、索引或章节标题识别最感兴趣的部分。
- 非线性探索:允许自己在书中跳跃,追随思路和兴趣的自然流动,而非强制按序阅读。
- 观点提取:专注识别和提取作者的核心论点和关键见解,而非试图吸收每一个细节。
- 多书并行:同时阅读多本围绕相似主题的书籍,从不同角度理解核心概念。
关于很多还在思考的,留给下周吧。